寒潮影响持续,多部门积极应对
新华社记者
中央气象台将于11月17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大风蓝色预警。11月14日开始的今年下半年全国首场寒潮,造成明显降温、大风天气,部分地区出现大雪。这给农业、交通、能源、市场供应等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,各相关部门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。
首次全国寒潮:多地生产生活受灾
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受强冷风影响,预计17日至19日,四川北部和东部、重庆、江汉西部、建淮东部、萨江南大部、华南、贵州、云南东部等地气温下降6℃至8℃。其中,鄂西、皖南、浙西、东部、中部等部分地区桂中南部、桂西地区降温10℃至12℃。
同时,蒙古、河北、湖北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5~6级风,阵风7~9级。
“本次寒潮过程是秋冬季过渡期间典型的冷季寒潮过程。寒潮过程中,缺乏充足的水汽输送条件,全国降水总体强度和幅度较小,受影响的天气主要是降温和大风天气。”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伯宇说。
专家表示,此次降温影响市场能源供应和生活需求、人体健康,并对农作物造成冻害;大风、降雪、低温造成能见度低、地表结冰、积雪,威胁交通安全,影响设施农业。
保暖保供应:多措并举确保冬季高峰天气
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陈洪万表示,寒潮正在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,全国能源需求预计将增加。截至11月16日,全国日用气量11.8亿立方米,最大用电负荷11.3亿千瓦,高于前期,但处于供暖期较低水平,低于供暖期峰值水平。目前,全国能源供应充足。综合电厂储存煤炭2.3亿吨,可在35天内使用。储气库库存处于较高水平,可保障安全稳定运行。
陈洪万表示,下一步,国家发改委和有关方面将继续保障能源供应、稳定经济运行。抓好能源生产供应,抓好中长期能源合同履行,全力保障高峰期能源供应,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应对能力,重点保障人民群众取暖能源。
发改委预测,采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,保障民生能源供应和价格稳定,确保群众过暖冬。
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彦勤表示,我们将继续推动资源、电网、负荷、存储各环节协同发力,确保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。聚焦寒潮、冻雨、雪灾等风险挑战,提前识别困难针对冬季用电高峰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可能遇到的问题,“一省一策”指导重点地区保障电力供应。
“从目前的情况看,今年冬季用电高峰期煤炭供应基础稳定可靠。”张彦勤表示,天然气供需总体稳定,形势稳定向好。今年供暖期间,天然气供应总量和高峰用气量通常得到保证。
国家电网负责人表示,要压紧保供责任,落实保供措施;确保重大工程正常投产,妥善推进82个迎峰度冬重大工程建设,持续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抗灾能力;确保电力供应增加和稳定,强化接驳服务电网连接;加强全网资源协调,提高电网供电能力,做好瘦弱负荷管理。
日常购物要求:全力保证货源充足稳定
灾害发生时,保障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当务之急。针对寒潮,商务部做好防寒保供应准备,加强市场监测预警,加大供应组织力度,全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。
商务部指导各地细化应急保障预案,深入排查风险隐患,妥善开展各项防寒避灾行动。各地商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,确保寒潮期间市场供应充足稳定。
商务部加强市场监测预警,启动每日数量需求和价格监测系统,关注粮油、肉、蛋、菜、奶等商品市场动态,准确处置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。各地商务部门引导商业流通企业加大生活必需品供应组织力度,加强产销衔接,丰富商品种类。
11月16日,全国200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、水果平均批发价格较月初分别上涨1.7%和1.9%,猪肉价格下降1.4%,粮食、食用油、鸡蛋价格基本持平。
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全国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,价格上涨。桌子。商大数据显示,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型超市粮油肉蛋库存较月初增加10%至20%。多地区已实施政府蔬菜储备,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释放,确保供应充足。
农业、畜牧业、蔬菜和水果生产:预防、缓解影响
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长岭表示,寒潮带来的大风、冻雨雪等,对农业设施、畜牧业以及露地蔬菜、水果的生长不利,极易导致温室设施损坏、蔬菜、水果结冰。
“针对寒潮带来的大风、冰冻天气不利影响,农业农村部各地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的沟通协商。 11月14日,联合发布雪灾和应对严寒风险预警。”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该负责人表示,农业农村部根据各省天气情况,及时安排秋冬季播种进度,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组赴重点省份调研指导,落实适宜墒情播种小麦、油菜、加强种植养殖设施、收获成熟作物等工作。
道路交通:预防应对确保畅通
交通运输部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防范和应对寒潮影响。道路方面,会同公安、气象等部门完善恶劣天气“单向多方”联动工作机制,对易出现冰雪的路段、长落坡、桥梁、隧道、匝道等进行排查,对不良隔离情况进行有效质量检查。恶劣天气条件下保证公路交通的能力。
水运方面,强化极端天气时期禁止载运危险品船舶进出港口、靠泊离泊等措施,对港口、锚地等重点水域和客船、危化品船、施工船等重点船舶进行观察,加强预警和防控。
港口道路方面,科学组织港口制造作业,重点抓好港口防冻、防滑、大型机械的防风。加强航道、水利设施的维护、管理和应急通行。
在抢险救灾方面,科学动态部署,组织海上巡逻和救援力量,加强救援设施设备维护和应急救援队伍技能演练,确保应急力量常备有效。
健康防护:添衣保暖,减少出行
中央气象台预计,17日至18日,全国中东部大部地区、西北地区东部、西南地区东部将出现中度气象风险。其中,华北西南部分地区、东北地区东部、华东地区、华中大部、西南地区东部、中南地区气象流感风险较高。
“建议普“大家要做好防护,寒冷大风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”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丽娟表示,受寒潮影响,气温变化明显,老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群需注意预防感冒、心脑血管疾病。
王丽娟表示,四川中东部、陕西南部等地区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,不利于旅游出行。建议有关部门提醒公众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安排出行计划。
